《愛の結晶くん》―― 記DC 2010公演



忽然发现把这个作为标题实在是透着一股暧昧的味道。呃,我其实应该要打引号的,这其实是DC今年的舞台剧公演的剧名而已。


故事是发生在医院里的,其实对于演剧来讲,医院,机场,旅店,餐馆等等这样公众的,又有各色人等停留的场所,是讲故事最妙的舞台。尤其是小成本小制作的,就更加讨巧。不必太大的排场,有时候一个场景就可以了,完全就靠了这各色人等的各色人生,让故事充实好看起来。


所以我先时还是很期待这部剧的,希望能看些精致的以小见大的让人感动的地方,也许是有了这样的期望,所以真的看过了后,似觉不足。或者讲,有些平平了。


比如刚刚看了落幕,我就没忍住,对身边同看的小安和红茶吐槽道,太浅了。呵呵,这就是我最大的感觉,我失望于,这个题材明明可以很深刻很有故事,但本次的编剧,却没有这样来写,整体上失之浅流于俗,让人回味的地方太少,与其戏剧,不如小品。


若要和从前的几回公演作比,只觉得人物塑造不如《ハッピーライド》,场面不如《居残り佐平次》,故事性不如 《birthday》,就拿去年特别小制作的 《a Suite》 来讲,架构其实很像,比如那是个旅馆中的一室,上演了三场悲欢闹剧,几乎也没有任何一则故事讲了什么大道理,但有的仔细想想还蛮深刻,有的的确好笑,最重要的,很烘托演员,猜想他们演得过瘾,于是观众看的也过瘾。


相对来讲,这次的就嫌弱了些,也是三个故事,这回是囊括在一场中,不像上次分成了AB,因此从容量上说,内容就稍微不足。何况,这故事也算是没有深度,张力稍逊。加上每个故事的出场人物都很多,最后谢幕的时候站了满台的人,笑,可见,各位演员发挥的余地也稍嫌有限。总体而言,既不深,也不厚,所以说是整体感觉平平。


不过嫌货的就是买货的,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因此还是要认真说说观感的。就算没有感觉深刻,但观后感可以写的很深刻,笑,比如,我认为,这是一个关于生老病死的故事。这个主题,真是太太太深刻了。


医院,自然是生病的故事。


然后是,比如第一个故事,红叶。这里涉及了死这一主题。场景是一间病房里的三张床位,几个患者几个家属几个护士,这样的来来去去演绎了一些嘈杂的琐事。但当其中一个床位的病人意外的在手术后去世的消息传来,这病房里便有了凝重和悲凉的气息。因为并不是危重的病房,小小的病症,或者等待结果的检查,几周或者一两个月的住院期间,这些病人们与其说是为病痛所折磨,还不如说是偶尔从日常中跳出来,在这里疗养着,无聊的不晓得如何打发时间。于是说道听说这边里山的红叶可是很好看的呢。哦,你下周就出院么,哈,那你看不到了。我可以,我下个月去看。之类。所以当他们的同房病友猝死之后,谁都会深感震动,昨天还是在中间那张床上打呼的人啊,昨天还借给我一条毛巾哪,等等。的确,生命是如此脆弱的东西,常常在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地方,体现了生死一线。比如,还以为可以看许多次的红叶,却没有想到可能并没有那么奢侈的拥有,可以用来计划的许多个明天。


第二个故事,爱之结晶。从名字上也许能猜出,这次是生的故事。虽然是同样的布景,病人,呵呵,产妇应该不能称为病人吧,和她们的家人成为故事的主角。这个故事,比较闹剧,比较好笑,或者说,编剧成心走去了偏锋。因为其中某一位新为的人父是所谓日本爱情动作片的明星,汗死,不敢明写,我不希望这篇纯洁的观后感因为涉及情色的字眼而没法发布,呵呵。总之,他的出现引起了病房里各位新爸爸的轰动,加上不明就里的几位新妈妈的搅局,而搞了一场很快乐的闹剧。


不过我发现了我居然是个保守派,事实上会觉得笑得有些不尴不尬。当然当然,我要很严肃的声明,舞台上绝对没有什么儿童不宜。呃,也许。那些误会冲突的笑料总体还算好,回想起来,大都还是在尺度内尺度外的各种调侃。呵呵,也许就是这样,这故事一边不甚正经的逗你,一边又要你端正思想,体会感动,思考着人生社会心灵生命等等的大道理。让观众们正襟危坐着窃笑,也许就是这样的用意?笑,我想,的确观众们笑得很开心。好啦,还是说回主题吧,我提炼出来的主题。关于生的主题,生命,新生,面对着初生的孩子,不论什么背景的家长,都不过是寻常父母而已,操心着,烦恼着,快乐着,痛苦着,迷惘着,坚强着,反思着,憧憬着。最后借那位明星先生之口说了句名言,大约也算是编导对此的总结陈词。性,是生命的证据。笑,你可以拖长音的表示原来如此,或者表示有些哭笑不得,或者表示点头称是的时候会有些心理压力。


最后一个故事,给父亲捶背。很显然,剩下的就是个关于老的故事。依然支线配角纷乱嘈杂热闹着,关于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晓得能不能算是那个其实戏份很少的,一个患了老年痴呆的老人。说实话,这段故事到最后,让我流泪了。但这是因为我如今泪点低到人神共愤的地步,时常莫名飙泪,而且涉及到骨肉亲情的,一定是必哭无疑。只是说到具体细节,有些我并不喜欢,甚至我会觉得奇怪。比如前头着力刻画那老人退化的如同婴儿的行为,极力表现他病入膏肓毫无理智,于是让人觉得这人已经完全神志昏聩,拖不过一个月就不行的。但是最后一段的煽情,又让他很理智很温情的对小儿子讲了许多语重心长,感人至深的话。我觉得莫名其妙,严厉一点来说,直觉他其实是个装作痴呆的老不正经。汗,实在觉得前半部分的一段渲染有些过头了,让我禁不住摇头叹息道,何必有此。或者,这也许可以归结为文化差异。


不过如我所说,还是哭了的,因为最后这一段,起码感受到了他们想要表现出来的一种,父母的眷眷之心。虽然泪流的不如我的预期,我曾经很认为会大哭的,尤其是这种亲情题材,我准备好了纸巾。但最后虽然也哭了,心里还是觉得不足。呵呵。


因为故事的相对较弱,加上每一个故事的出场人物都接近十人,所以每位演员的发挥的余地也并不是特别多,当然值得肯定的是,虽然无法浓墨重彩,这几笔白描,还是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人物个性,仔细想来,第一个故事里头的各位人物塑造的最为鲜明了吧,其余两则稍弱,大概是搞笑情节较多,削弱了一些人物性格。而最后一则里的那位老太太的戏份,我觉得几乎是强加出来的。其实我好喜欢这位老太太,在前年Birthday的公演里她的表现令人难忘。只是这次,是不是偏向于友情客串,因此只是上台来念了一大段对我来讲,相当索然无味的,不知道是不是南丁格尔的名言。我曾设想她会有更有意思更有回味的出场,所以失望之余,只好继续叹息道,何必如此。不晓得是不是有什么客观原因,否则,会觉得在情节设计上有些捉襟见肘了。


对于DC的这些演员,我都是很喜欢的,每年的公演都很有热情的跑去看他们,也就是希望能多看到些他们的发挥,毕竟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因此如果没有如愿没有过瘾,忍不住有些失望的怨气。带着这种心情度过了三天,然后我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我又去看了一遍。


呵呵,当然不是这样的互为因果,只是我事先已经预备了两场的票子而已。


第二次来观看,忽然觉得有些小惊喜。也许是开始希望太大以至于失望,这次观看就不太报希望了,反而容易满足。比如第一次观看,只觉得是六十多分的水准,这次却将近可打八十分了吧,故事依然六十多分,但表演让我满意了许多,几乎可达九十分。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先时还有些拘谨,而第二次看,会感觉都演得不错,连现场效果似乎也更好更热烈了。


比如这戏中各位出场的演员,就算戏份很少的,也都演出了各自角色的个性。这种群戏的容量,不好苛责每个人物都丰满起来立体起来,但起码某些性格特征抓住放大后,形象鲜明,就是某一类人的那个样子。对于一部两个小时的戏剧,也就很足够了吧。比如现在回忆起剧中人物的点滴,那些平凡而有趣的人们,栩栩如生。在这些点上,还是很体现编导的功力,那种带着聪明劲儿的,提炼出那些有趣的特征。比如那个病人执著于洗衣粉,比如那个护工最喜欢拼字游戏;还有那些回味无穷的小道具,比如花牌里的几张红叶,比如几册漫画书。这些点滴都在戏剧中时不时闪光出现,于是显得盎然有趣。就算故事不大气,到底也有些细琢细磨的精致。演员们的表现可圈可点,甚至有些偶尔发挥都特别有劲,比如其实出了点小意外,冰箱门总不能合紧,恰好那个演员正好扮演着发怒的妻子,于是她大力的折磨那冰箱,就叫人觉得特别有趣,甚至爬下了舞台去捡掉下来的饮料瓶。这个插曲让观众一阵爆笑沸腾。


第二个故事虽然比较闹剧,但也是表演上很火爆,而现场效果最热烈的一段。因为故事不深,于是全靠几位演员近乎夸张的外露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是那种十分贴似动画或者漫画的,直白夸张而搞笑的演绎方式。很有趣,很有效,舞台效果很好,观众看得也很乐。并且虽然夸张外放,但也是有着俏皮的细节,比如大家一起偷听别人谈话时候的,设计出来整齐划一的小动作,就非常非常喜剧。


最后一个故事,好在那最后感动或感慨的一段。那个漂在东京做小演员的小儿子,一年也没有几次戏好演,维持生活都靠平日打工之类,说到这些艰辛,不禁想,难道编导演们对此都很有感触么,因为很容易就带入这些台上演出的,小演员的生活,听之动情。本剧编导的确说过,这些故事都是他平日生活中的点滴,比如他孩子出生,比如他自己生病住院,比如他父亲辞世。所以说,这些小人物里,或多或少,都有些日常的影子,或有些亲历的痛楚。世上事,一旦有情,便都动人。


当第一次观看结束,我在反思,到底是为啥哭了,却有些想不起来。第二次观看,我明白了。我是听到了那句台词的时候,开始忍不住的。


那是那个漂了十年追求演员梦想的小儿子说,不做了,知道自己没有才能,打算回老家来,等等。这时候,那个患了病的昏聩的老者,那个反对儿子做这样不切实际工作的父亲,说了一句话。他用病弱喑哑的声音唤着儿子,他说,阿守,给我签个名。


于是我就很没出息的哭啦,并且在后头谢幕的时候,一看到那老演员的脸,就想哭。呵呵。


说到表演,自然还是要归结到剧团中最重要的两位核心人物。不过这次公演里,一般都担当最重的中尾先生和关先生,倒不能算主角,呵呵,这样的群戏也没有主角吧。从戏份上来讲,几乎可说是有些,泯然众人了,笑。中尾先生出现在第一个故事里,维持了一贯的水准,把握那个中老年大叔的人物个性还是很到位的,演得风生水起。关先生出现在第二个故事里,演一个平凡的,有些事业上不得志的普通中年男人,是那种会自己做便当带来给老婆吃,又为了不要浪费住院费而去吃掉医院午餐的这样一个男人。笑,在那样的一出闹剧里,涉及到他的那些情节几乎都在表现他的傻气。表演也是非常情绪外露和形体夸张的,呵呵,而我向来喜欢他内敛一点的表现和沉静一点的嗓音,所以这次让我感动不多感慨多。但就人物来说,依然是蛮成功蛮到位的,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值票价,不但露点,而且吻戏。大笑。记得最后那段激烈的肉搏,观众席中爆发了掌声和尖叫,大为好玩。所以我觉得第二次的观看效果较好,因为观众也很投入,演员对于有热烈的反馈,自然也会很开心吧。


第二次去看还有些许惊喜,是在最后谢幕。第一次似乎有些拘谨,谢幕也不过两次,并且没有什么说话交流,显得平淡了。后一回的气氛就热烈了许多,其中还插播了广告,笑,是DC的几位替铃舟(本次公演是DC和铃舟两家的合作)的下次演出做预告,于是毫无预期的看到第二个故事里的几位主要演员又表演了小小的一段,算是惊喜。并且关先生谢幕时还替场刊做了广告,当他说到请各位把钱包稍微的,稍微的,打开那么一点点,这时候的表情和语气,倒是实在很可爱的了。而且我一算,那日谢幕了算是三回,当我们孜孜不倦的鼓掌终于将他们又请上舞台的时候,的确是挺满足挺开心的。


总体而言,这次不是靠台词功底,故事情节,和内心独白取胜,尤其是第二个故事里,近乎夸张的形体动作才是体现舞台效果的因素。不过应该讲,是足够有趣的,能让观众觉得精彩好看,就可以了。比如退场后,我听到前前后后的人们也在谈论,说着不错呢,很好啊,之类。这就足够了。


于是可以这么广告,这是一部看了可以让你哭可以让你笑的戏剧,这是一部诠释了生老病死这样人生大主题的戏剧。这样一想,的确会觉得,啊,这真是部好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