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月――博物至

自从我知道上海博物馆是免票的之后,我简直是爱上她了,有机会就去。这回去的八天里,还曾去过两回,且还有一次是到了门口,发现排队人太多于是自动退缩的。可见喜爱,连同浦东机场的上博的专卖店都十分钟爱,这次回来还买了几样。


上海博物馆和这边我常去的比如上野的那些博物馆之不同,我觉得一是已经说过的免票。二是通常展可拍照,这让我觉得太满意,出乎意料。因为这边基本上都不可以拍照,唯一一次记得是三得利美术馆,那次展出有很多和观众互动的地方,不知为何,那次是允许拍照的。而这里,不论是雕刻还是书画还是玉器还是陶瓷,都可以拍,倒是有时候会有特别展,比如这次最后去看的印象派的美术展,因为有版权问题吧,因此不能拍照。第三点呢,就比较细节了。因为看惯了日本博物馆里的陈列,这边地震多,为了防止文物受损,所以藏品的摆放都特别注意,坛坛罐罐的都要用细细的铁丝打个十字,牢牢固定在底座上。而在上海的话这就少见,细节还是都有来由的,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啊。


因为可以拍照,加上回国在外面兜白相总归要带着相机,所以那天去上博就忍不住照了几张啦。


上一次上野看卢浮宫展,对于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惊叹于他们对于人体美的体现,同时就想到东方的雕刻就少有那样写实的风格。当时就记得在上博看到过一个木雕佛头,也是极大而且极端富有表现力的。所以就是这个木雕的迦叶像,虽然年代久远让木头都损毁了,斑驳零落的可惜,但依然看得出轮廓线条的优美大气,这也许就是他那著名的拈花微笑吧。


雕塑馆绝大多数都是佛教造像,或是姿态优雅,或是造型奇绝。而我的确更喜欢那样又有些飘逸写意的风格,线条流畅,观之可亲。





陶瓷馆的唐三彩的这几尊较大的塑像,也是色彩斑斓,形态曼妙的。



书画也好看,只是不太适于拍照,因此靠眼睛欣赏为主,印象深的是看到八大山人的画,只觉得鸭子画得个个强头倔脑,鱼儿都翻白眼,一看名字,果然是八大山人。这种有趣在于,虽然画得极不像,却是极生动的。然后就是看到一幅张旭的字,倒让我很是意外惊喜,立马存照,因为发现自个儿的名字在上面呢,得意,咱也是有名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