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枳


上海的便利店居然会有这么多日本的痕迹,真叫人吃惊。就说公司附近,隔壁就是7-11,马路对面就是全家,走过一个路口,又是一家罗森啦。几乎和在东京差不多的密度感觉,相对来讲,从前常见的本土的联华,华联之类,反倒见得少了。


7-11是连名字都没改动的,店里的陈设,虽然大多和日本不同,但那些格局,和随处可见的日式的饼干小食,甚至7-11自主品牌的食品,让人时不时的感觉到真的很像日本的样子。


全家是FamilyMart起了个中国名字,我似乎觉得这家在上海势头很猛烈,分布在各个地铁站里占据了很大份额。里头陈列的东西却不像有太浓厚的日本风格的感觉,至少我去的那家是如此。


罗森只是远远看过,招牌上似乎少了那种红色的线条?光是蓝色显得很素。内部没有观察过,不晓得区别如何。


但终究还是,不同的。就算推门而入时候的欢迎光临之类喊得很响亮,买东西过程中的礼貌用语也都说了,但依然觉得,不足。是指,会觉得店员的服务流于表面,并没有从心里体贴服务顾客的意识和态度,所以实际上依然是冷漠,生硬,高傲,懒散的。这点总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完全没有在他们日本老家时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所以,其他的都罢了,我在上海最深刻的感受还是服务行业的不足,希望能慢慢会变好吧。


声音的响亮大概先天后天的原因都有?或者就是习惯么。地铁里头多数时间还是安静的,偶尔有人打电话,大约会又哇啦哇啦的起来,总体来讲,似乎没有我先前想象的那般吵闹,大概因为上下班的一车人也都有些倦怠么,或者如今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人多了,哈。有次倒是很神奇的碰到个唱歌的,大约塞着耳机,于是唱的还颇大声,声情并茂的,周围的人都抿嘴乐。倒是上下车时的规矩真的好了许多,虽然偶尔还是看到挤着上的,但基本上都比较文明了。


所以说,说话声音大也是环境使然?比如四周嘈杂了,所以很需要说话大声,于是愈发嘈杂了?尤其拿了话筒的,是不是都有一种要使劲充分运用喉咙的自觉?我是指电台或者电视台的节目,总觉得女声都在喊叫一般的,让人以为性急,得理不饶人,凶巴巴的,呵呵,她们的声音都很嘹亮,而少一点温柔感觉。所以会就算没有恶意,也有些像是吵架。